鏤雕象牙雲龍紋套球
製作象牙球,必須使用一整根實心的象牙,先將它裁切修整為圓球的造型,接著在球面上鑽出十四個分布均勻的錐形孔洞,再於孔洞中以特殊的直角形鉤刀,由內往外細心鑿刻出一層又一層的活動套球,最後在球面上雕刻各種紋樣裝飾,就大功告成了。
您眼前這件多達二十四層的象牙套球,是十九世紀時清代廣東地區工匠的傑作。最外層的象牙球,直徑約為十二公分,球面以高浮雕搭配鏤空的手法,刻出多條在祥雲間穿梭的龍;內層的套球,也逐一鏤空雕刻出織錦紋樣為底的幾何式圖樣。而且每層套球不僅厚度相近,也都能自由靈活地轉動。
至於盛放象牙套球的細長臺座,也是以象牙雕成,造型很類似帽架。由下而上,可分別見到雕有鏤空雲龍紋的底座,以及上方的八仙人物,接著是一顆較小的九層雲龍紋套球,再往上則是刻有山水人物的短圓柱體。整件作品構思巧妙、題材豐富,極盡精雕細琢之能事,足以作為清代晚期象牙雕刻工藝的代表。
鏤雕象牙雲龍紋套球